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慢慢来

by 西瓜 2017-08-19

(这是一份用心的广告)

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慢慢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提升能力很慢,提升欲望很快,欲望和能力之间总是会发生矛盾。管理自己的欲望,就是动心忍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增益其所不能。故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控制多少。这里的控制不是说决定的权力,而是保障事情能有序进行的那些资源和能力。这里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认清自己的控制力界限,不做过分的事。也就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要去追求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哪怕哪些因素会带来短期的光鲜。欲速则不达,不能控制的因素长期会使进步更慢。比如在社交的问题上,你能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取决于你自己的尺寸,不是对方的尺寸。

天下好事都靠慢慢磨。先立足于慢而不败,才能快。

个人

从事艰苦的基层工作,从白手起家,就会深切感受到一切牛逼的东西,都是从千千万万看起来不牛逼的人和事堆出来的。想跳过那些基础追求尖端,注定不能持久。而缺的所有资源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人是最难改变思想,最难被提升的。

个人成长不能急,团队的增长更不能急。大部分产品都会失败的。好的将军也是经历败仗成长起来的。快速增长是基础扎实的结果。所谓的敏捷,所谓的精益,都是在基础夯实后的事情。台上的快,来自于台下的慢。

技术人员不亲历完整项目考验,没有亲身的编码、算法、运维甚至运营的考验,是不足以担当起架构设计的重担的。好想法人人都有,能不能实际落地,要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知道在矛盾中取舍。

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系统数据量上来以后,下面一大堆东西都可能要重新设计了:队列要按优先级分组,后台分析模块要并行,失败重启规则要改,每日报表要精简,重复数据检测变得很重要,慢速网络操作要进一步异步,调试界面要更及时…一个简单的想法,想把它变成工程上可以正常运作的产品,都有无数的细节在等着你。服务不一定可靠,硬盘不一定不坏,内存不一定够用,数据不一定不丟,工期不一定(一定不)可控,新技术不一定不坑爹。有一百种原因可能导致设计失败。上来就凭空“设计”,而没有从小事情一点一点总结的可以验证的基础,这种“架构”没有不失败的。

对于“科班出身”的新毕业生,也有几种常见问题。一是想的能力超越实践能力,各种深度学习名词能讲,代码能力很烂。二是不懂为什么要用某些方法,不知道传统低成本方法。三是不知道哪怕做一件小事,方方面面配套的技术有哪些。说到底,三者都是动手太少的缘故。这几样是基本功,不是什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硕士生。

初创公司里,如果不努力学习,6个月就会被淘汰。如果努力学习,但不扩展自己的技能,18个月也可能会被淘汰。只有那些自我驱动力极强、特别开脑洞的人,才能每18个月总能想到新的角度让自我成长。如果对这些过程害怕,那可能是不适合来干这事。但如何这么快地成长呢?只有慢慢来,把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小事都做一遍,通透理解各种约束条件,自然就能实事求是地去设计出可以真实发生效果的东西。这反而是最快的!

初创公司

任何系统的构架如治军,要紧是基础。基础最不可见,要日积月累。表面看到的快,看到的精益,都是基础扎实后的结果。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天下没有哪一个人生下来就会做事。也不会仅仅因为个人能力就能做成事情。长期从行伍中提拔人才,绝不迷信所谓外来的专家。不管是什么专家,都要在火线上炼一炼,在泥潭里滚一滚。团队能战,绝非是因为明星加入,而是能学习、能成长,能制造未来的明星。

初创公司永远处于匮乏状态。即使是C轮的第一流公司,也难以吸引第一流的人才。创业公司最好的选择,是发现那些能和公司同步成长的人,那些个人目标和公司大方向有交集,而又有特别强内在生长引擎的人。

雅虎的梅姐再一次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用空降干部。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建立协作的关系和互信,一点一点理解企业的愿景和问题。企业的问题往往在历程,不是最终表现的结果。空降干部不明所以乱开药,又不肯吃土,几千万美元的高薪拿着干坏了拍拍屁股走人罢了,这种人能不坏事? 战术可用,战略尽量不要给空降兵。空降干部也需要先内部成长一段时间。

BP(商业计划)是个很扯蛋的东西。这东西应该称为“商业总结”,而不是“计划”。没什么靠谱的东西是计划出来的,都是总结出来的。对于初创公司,第一步是人,第二步是人,第三四五步还是人。在没有合适的人执行前,计划全是废纸。好的所谓计划,一定和人(队伍)一起成长起来的。

创业就像干革命,一定要有根据地,败了没关系,根据地不丢就还能再来过。很多人总是想冒进,要去攻打大城市,要搞很多很多的队伍去打阵地战。看到别人融资了,上报纸了就坐不住了。以为是在加速发展,其实是冒险主义。扎实做好根据地,让根据地有生产能力再引入外援,次序不能错。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忌教条主义,也忌做和自己的实力不相称的事情。不认清自己的实力,就会头脑发热,就会被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扇回来。特别是在创业界,一夜暴富,一夜成明星的例子太多,特别容易去做自己的实力吃不掉的事。根据地要一个村一个村的建,要去做耐心细致的基层工作,不要总想去打长沙。

特别是做AI产品,真的有点像做教育,只是教育的是机器而不是儿童。好的AI产品,都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某个天才一拍脑门,发现了一个什么牛逼算法就出来了。这样的产品,也一定是一个“生长”的团队制造出来的。所以AI产品通常也都会比较慢。要是拿做O2O的心态来做AI产品,那肯定要失败,all in也没用。

欢迎加入我们

文因互联是一个稳扎稳打的慢公司。如果你认同我们实事求是的做事方法,无论是新进工程师还是资深工程师,都欢迎你和我联系。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我也衷心邀请你加入我们公司。我是文因互联创始人鲍捷,我的电子邮件是 baojie@memect.co

如果你还不熟悉文因互联:文因互联是位于北京的智能金融创业公司。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交易所、银行、券商等面临的投资研究、自动化监管、投资顾问等问题。经过两轮融资,财务健康,目前市场拓展顺利,也建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团队一流,硅谷基因,活泼自由,其他的自我表扬就不多说了,欢迎来见面了解 。公司博客是 http://blog.memect.cn/ 主页是 http://memect.cn/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