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故事

本文为文因互联 CEO 鲍捷博士于公司成立三周年会上所做演讲整理。
鲍捷博士:文因互联是2015年11月份成立的,到现在正好是三年时间。
我是2012年在美国开始创业的。我感受到一个创业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最后你找到的那个点是什么,而是你找这个点的过程。
为什么一个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当中,能够坚持下去,继续往前走,最关键的就是这些被否定的东西,从这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的东西。任何竞争对手都不可能仅仅通过复制另外一个竞争对手获得成功,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切片,但是如何推导出那些切片的过程,才是最难的事情。
文因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探索经验,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冰山下的90%。
我今天想分享一下冰山上的10%——为什么智能金融这件事情是一件必然,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智能金融落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它不仅是技术或者业务的落地过程,也是客户和技术服务商组织变迁的过程。
我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三个关于效率的故事。

轮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轮子的故事,素材来源于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历史的细节》。
轮子发明了多长时间?轮子大概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轮子并不是用在车上,不是用在交通上的,是做陶轮的,后来大家发现,这个东西如果放在地上去滚动的时候,可以节省力量。大概在4000到5000年前的某一个时候,有人就把轮子变成了交通工具。在金字塔建造的时候,还是没有轮子的。在没有轮子的时候,就已经建成金字塔了。
 
 
我们目前能够找到最早的轮子应该有两个出处,一个是在东欧,还有一个地方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就是现在的伊拉克那个地方。后人经过测算——但当时的人不知道,当时的人只是经验——就是说有轮子和没有轮子,提高的效率大概是20倍。
 
 
当时一匹马如果用来长期地运输,负重的极限大概是90公斤。那时候的马没有后来的马壮。 但是有了轮子之后,一匹马能够长期负重的载荷增长到了1.8吨。
 
 
如果我们仅仅只看到,我们能够运20倍的货物,可能并不是一件让人很激动的事情,但是这带来了什么变化?上图是苏美尔人的一个壁画,这也是我们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有轮子的图画。苏美尔人在征服乌尔城邦的时候,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做了这个壁画。
下图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地图,苏美尔人作为最早兴起的一个文明,比埃及人还要再早。
 
 
有了轮子之后,带来了什么?当然还有其他地方的进步,包括城邦,包括文字。所有这些技术的进步,一起就创造了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组织形态——“帝国”。最早的时候,我们只有城邦,一个城邦里的人说一种语言。当有了帝国之后,一个帝国是把很多不同语言的民族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经济体。所以说有了轮子这种交通工具,一个帝国才能够解决交通问题,更加地稳健、长期地统治。
这事有个反例就是印加帝国。我们知道南美在欧洲人到达前都是没有轮子的。经常有人开玩笑说,不要重新造轮子。现在大家对轮子司空见惯了,但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真的是有一整个大洲的人,不知道轮子的存在。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当时有十几万的军队,最后西班牙人,仅仅几百人把他们干掉了,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分布在各地的部落之间完全没有办法及时通讯,没有办法快速地相互支援。所以轮子这种东西,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社会组织的能力,这可不仅仅是20倍的效率在表面上带来的东西。

机枪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机枪的故事。我看的另一本书名字叫《机枪史话》。
机枪也是整个枪界发展了几百年的杰作。每一次武器效率的提升都带来了很多战争组织方式的提升。
 
 
比如说,从拿破仑战争时代到美国南北战争时代,大概有60年,我们电影上经常看到,在拿破仑时代都是排枪战术,因为那时候的枪还是前膛枪,射击比较慢。后来从前膛枪过渡到后膛枪时代,大概是在1860年左右的时候。美国南北战争为什么死了60万人?因为它的作战组织形式跟不上技术的变化速度。南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军队的指挥官都是在前膛枪时代成长起来的,但是那时候的军队武装却变成后膛枪了,所以在1860年的时候,你看到那些军队打仗的时候,还都是排枪战术作战,但是这时候武器的射击效率提高了好几倍,那死亡率肯定高,就死了60万人。那到了1864年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方式了,全都是散兵阵线了,这是几倍的效率的提升。
到了1869年之后,有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了——机关枪。机关枪提高了100倍效率。
 
 
以前不管是前膛枪,还是后膛枪,射击效率,每分钟最多几颗子弹。机关枪每分钟可以发射至少300发子弹,这是100倍效率的提升。
当然今天大家都知道机关枪是非常厉害的东西,所以美国现在半自动武器不禁止,但是自动武器是要禁止的,因为这个东西杀人效率非常高。但是回到1860年,当机关枪的发明人到欧洲各个国家去推销他的产品的时候,他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
我们想想看,那时候欧洲的军队是什么样的军队?站在前面的人都是贵族。从皇帝到各级军官都是贵族,在贵族的眼里,射击武器的速度提升了没有什么意义。
 
 
当时战争是怎么打的?是靠勇气,靠冲锋,靠刺刀。最好的武器是什么?要打得准才是好的武器,然而机关枪打不准,所以他们在欧洲去推销机关枪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整整40年时间,在欧洲本土机关枪几乎没有得到应用。其实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去接触金融界的人士,也会听到类似的话。人工智能能够提高炒股的回报率吗?不能的话那就没什么用,其实这个逻辑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我们现在作为100多年后的人,知道这个机关枪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但是真正第一个把机关枪纳入战争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中国。因为在1858年,八里桥之战的时候,中国的僧格林沁马队,被英法联军给屠杀,导致了火烧圆明园,所以清朝政府的那些高级官员,对于武器效率的痛苦是刻骨铭心的。在那之后,立马购买现代枪炮,第一批用机关枪武装起来的是左宗棠的军队,左宗棠架着机关枪,一路从陕西打到了新疆。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创新的另外一个道理。创新通常是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先突破的,领先的机构,不见得能够率先看到新技术的价值,反而是像中国这样落后的机构,率先采用新技术。
当然欧洲人也采用机关枪,特别是在对外的殖民战争当中。从1870年左右,再往后,特别是在非洲征服的过程中,机关枪在各国的军队里面,也都有了很快的应用。
这是1894年的英军,他们当时已经征服了南非的几块殖民地,他们要进入内地,遇到了另外一群人。
 
 
1894年,他们在马塔贝利这个地方,跟当地的原始部落打了一场仗,这个地方现在是在津巴布韦的西南部。
 
 
英国士兵有700人,马塔贝利的是10万人,注意,这10万人,并不是像下面这张图里这样的战士,下面这个图是不精确的。马塔贝利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已经不是完全的原始部落了,他们这10万人,有2万人是拿着步枪的,另外8万人是拿着长矛的。
 
 
而英国人这700个人是用机关枪武装起来的。战果不用猜也知道,英军伤亡了100人,马塔贝利伤亡了1万人,这个部落就被消灭掉了。
如果你认为这是故事的全部,那可能还是低估了机关枪对历史的影响。机关枪并不只是欧洲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当中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更深刻的影响是在1914年,也就是马塔贝利之战2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战场的特点:战壕。
 
 
以前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有这样大规模的战壕。为什么需要战壕?因为有了机关枪这样一种高效率的杀戮武器以后,任何密集冲锋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军队要能够活下来,必须得挖战壕。战争就变成了战壕战。
 
 
在19世纪,直到中期,尽管战争规模已经很大了,包括像普法战争这样的大规模战争,一般来说,一国动员的兵力,几十万人就足够了,而且战争的时间一般是半年之内就停下来了,不会有比这更长的时间。但有了机关枪这样一种大规模杀伤武器以后,一切全变了。如果我们把绵延数千公里的战壕,全部布满士兵的话,需要多少士兵?答案是2500万。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动员过这么大的军队。
我们做工程的人知道,如果一个系统,它处理的业务量规模扩大了10倍,它这个系统一定要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对整个欧洲的政治体制带来了重构的考验。当我们需要养2500万军队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刚才提到,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部队还是以贵族为主要的军官。军队不是全民化的,战争是局部化的、短期的,不是常态化的。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需要一个规模上比原来大10倍的军队系统,而且我们需要整体战备,一个国家不是只有上前线的人处在战争之中,后方的人也在战争,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全部都要为战争服务。
 
 
这会给社会组织结构带来什么后果?在1914年的时候,欧洲大部分的土地是一些帝国在统治,中间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东边有沙皇俄国,东南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四大帝国,在1918年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一个国家,它的军队被武装起来,而且这些人,包括他的很多中级军官都不再是贵族了,他们手里拿着枪,这样的人有2500万,他们就想到了,我为什么要为国王卖命?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冠落地,社会组织结构重构。系统原来的组织结构,随着组织效率的提升,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这可能也是大家在看效率提升的时候,通常会忽略的一件事情。任何一个效率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做一件事情做得更快了,而是一定会递进到对做这件事情的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方式和系统组织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件事情,恐怕是这些国王们、沙皇们、苏丹们,开始没有想到的。

电报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就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个关于电报的故事。在电报发明之前很长的时间,就已经有股票交易了。最早的时候,在美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18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股票交易所。当然不止这一个,纽约到费城,现在开车不到两个小时,当时走路要走好几天。
 
 
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现在是60公里,这么近的两个城市,当时有两个股票交易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股票交易所?因为当时交通不方便。一个企业,只有左邻右舍或者生活在那个城市的人清楚其经营情况,出了那个城市,可能这个企业都关闭好几个月了,外地的人都不知道。所以这些交易,大部分都发生在局部。所以你也可以看到,美国南部一个交易所都没有,因为美国南部当时是农业区,根本没有工业,不需要股票交易。
 
 
这是1850年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内部,那时候没有什么技术手段帮助大家来做股票交易,当时是坐在桌子边上聊,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传播八卦来进行的。那么如果这个企业不在这个城市怎么办?像费城到纽约,这么远的两个地方,现在开车不到两个小时,当时要好几天时间。如果一个公司在两个股票交易所上都交易,怎么能保证价格统一?当时的美国人发明了一个办法,半小时之内就能够通讯。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也不发达,骑马半个小时也不能到,怎么做到半个小时就能通讯呢?
有人说通过信鸽。鸽子是一种很好的通讯工具,但是鸽子未必能够每次听话。美国人发明的通讯方式是烽火台。我没有找到美国那个时候的烽火台是什么样子。他们做了很多高台,然后让人站在上面,打旗子传递信号,另外一边有人带着望远镜来看,然后一站一站地传递信号,用这种方法,他们在没有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在半个小时之内让两个股票交易所的股价能够统一起来,这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办法。
后来我们有了电报,烽火台就不再使用了。电报技术使得通讯时间从半个小时减到了几秒钟。按理说应该是光速的,为什么还要几秒钟?因为那个时候的电报需要有打印机打印,编码、解码也需要人工来做,还要把这个纸条送到交易大厅里面去。
 
 
用什么方法送过去?用空气管道吹过去。空气管道在股票交易所内作为通讯方式,在电话普及之前,持续使用了100年的时间,所以这几秒钟的时间就花在这个上面了。电报提高了1,000倍的通讯效率。这1,000倍的通讯效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垄断。
 
 
我们刚才看到了,在有电报之前,美国有至少十几个交易所,但有了电报之后,99%以上的交易被集中到一个地方——纽约,其他的一些交易所,比如说芝加哥交易所,名存实亡,后来转去做期货了,股票再也不搞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一个通讯系统,它的效率足够高的话,必然会导致后面各种所遇到的信息披露也好,信息处理也好,逐渐地被标准化。所以有了电报之后,美国的股票交易市场,第一次真正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市场,慢慢地,它的披露开始有了统一的标准。
大家看,不管是东海岸的企业也好,西海岸的企业也好,大家用同一种财务准则去看这些企业了。一个企业,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大家就知道了。那种上下其手的机会渐渐就少了。有了这个之后,才有了证监会(SEC)的成立,否则证监会成立也没有用的。这是对股票交易的作用。

效率的作用

我们看这三个例子,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效率有什么用?在金融处理中,以前都是用经验和人脉,用人工来处理各个环节的问题。数据提取也好,交易匹配也好,都是用人工。银行要雇几百个人,甚至几千个人来做数据的手工提取,到扫描件里面把数据提取出来。监管机构也要雇几百个人去看这几千家企业,甚至上万家企业,做这个监管。
在早期的时候,我们看技术能够带来的作用,只看到我可以减几个人。但是我们从刚才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效率的提升一定会带来组织的变革。
 
 
绝对不会仅仅是这个组织原来需要10个人,我用了新技术以后就剩下两个人了,没这个事。历史上从来都是这样的,当一个事情效率提升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数量就会增多。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因为投入产出比高了,投资者一定会把资源投到投入产出比高的地方去。
中国现在是800万人的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我们金融处理的效率提升,比如说提升10倍,是不是说变成只剩80万人?绝对不会的。相反,可能变成2,000万人。当组织增大了,会带来什么变化?这个组织内部的权利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当然这个变化也一定会外溢出来,变成他们组织之间的一个竞争,一定会带来一个产业的重构。
我把咱们过去5年发生的 fintech 的变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 fintech 的上半场,另一部分是下半场。大概是2015年为界,2015年之前的,大家都在说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什么?触达的革命。它通常就是一个传统的组织,或者一个传统的行业,比如说保险,比如说支付,它原来是在线下做交易,现在转到线上来做了,这是一个触达的革命。它提升的是把原有的业务,已经成熟的市场,已经成熟的干部队伍,已经成熟的客户群,给出一个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让他们来发挥作用,这样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上半场还是挺顺的,上半场之后,有没有发生过格局大的变化?其实是没有的。下半场不一样了,从2015年到现在,其实是重构的阶段。是不是原来强的组织,10年之后还继续强?是不是也会发生像机关枪导致的皇冠落地的情况?我认为会是这样的,这样的事情,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确实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三体》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里有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
 
 
很多时候,这种竞争并不是发生在你已经观察到的那些竞争对手那里。有一次我去一个大券商那里,他们的董事长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好的券商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技术不继续保持领先,将来可能会被小的创业公司干掉。另外一句话,是后来有人告诉我的,是一个很大的公司的董事长,他在内部训话的时候说我们做银行业务系统已经做了十几年了,我们对竞争对手了解的透透的,谁强、谁弱什么都知道,但是我们公司将来真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些公司吗?不是的,一定是我们不知道的公司,甚至根本就不是做银行IT的公司把我们干掉。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够去应变,我们一定会被历史淘汰的。
首先看一下美国的例子 PayPal,PayPal 对美国的银行业是个非常巨大的冲击。
 
 
在 PayPal 之前没有人能想到在线支付能这么去做,通过电子邮件就支付了,匪夷所思,肯定最后是欺诈。你没有办法去搞定这个欺诈的,你要想搞定这个欺诈,从银行业本身的人来看,就得把银行传统的风控加上去才能做好。但其实 PayPal 真正的心脏是这个人,Max Levchin,他是UIUC的密码学博士,是 PayPal 真正的灵魂人物,只不过他比较低调,大家都不知道而已。他在后来有一次访谈里说,我能够把PayPal 给建立起来,因为我不是银行界的人,当时所有银行界的人跟我说这件事情做不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 “外来者” 最后改变了这个行业。
另外一个例子,是最近才出现的。相信有些人已经看到这个新闻了,中国原来做ATM最好的公司,也是新三板上的一个非常明星的公司。过去这一年,它的利润率下降了91.2%,是因为其他的ATM公司吗?不是。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完全跟ATM没有任何关系的两家公司,他们没有一点恶意,但是毁灭你,与你何干?通过移动支付打败了ATM。整个ATM行业都在议论这件事。

文因的故事

文因的故事,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为整个金融数据的生产提供一条生产流水线,无论是读研报也好,数据提取也好,写报告也好,或者说风控也好,或者说债券评级也好,我们现在机器处理的效率是人工处理效率的1万多倍。一个实习生写一个报告大概要一天时间,现在机器一秒钟,就可以写出一个报告。
 
 
以前中国上市公司每天发的公告3,000份,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被人工处理的。因为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来处理这么海量的数据。中国现在的财报,公司的年报里头,真正被结构化的成分不到10%。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个公司都要养几百个人,手工地去处理这些数据。这个效率是非常非常低下的。我们现在可以把这个效率提高1万倍,我不知道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组织变化,我无法预言,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事情发生。
当然,我们回到机关枪的例子,最早期的机关枪,为什么很多欧洲军队不用?确实,早期的机关枪会炸膛,很热,散热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在左宗棠这样的军队里,他就开始用起来了,一路打到新疆去了,这是最早对技术敏感的人。所以对技术的采纳,一定不是所有的区段,所有的组织都会用同一个技术采纳的,一定是最痛苦的那些人,对技术最渴望的那些人,他们先用起来。我相信在金融行业也是一样的。

如何实践金融大工业

我是工程师出身,我也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系统早期都是智障。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最后都会失败,在我读博士的时候,15年前,有很多公司想做人工智能的系统。这里面可能大部分公司,大家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死了。
 
 
这是其中一部分,我相信这里面的名字,大家一个都不知道,但是这里面相当多的公司,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都是当时的明星公司,被风投疯狂追捧。人工智能系统有这么一个特点,它在开始进行投入的时候,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当你追求的目标很大的时候,比如说像 Twine,是我曾经最喜欢的一个公司,它要把全世界所有的知识给语义化,建造知识图谱,然后建立一个世界规模的语义搜索引擎。这个公司最后在2010年的时候就关门了,他们的CEO Nova Spivack 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个老兵了,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什么都知道,他最终还是失败了。最后的总结,他写了一个非常诚恳的分析,他说我没控制住规模,我追求的东西太大了。
 
 
人工智能系统,如果不控制规模,就会有这样的结局。前面有很长很长的成本回报期,但一点回报都没有,甚至这个回报是负的。这个周期两年、三年,在很多时候,也许5年时间才能过去。有哪一个企业能够经得起5年或者3年的时间?我原来也在大公司工作,一个VP升职的时间是三年,所以他真正干活的时间只有一年。因为第一年,他要搞定人,中间一年干活,最后一年要准备高升,或者走人。所以说一个项目能实施下来,真正用一年时间就不错了,在一年时间里搞定这件事情。
“成本”这两个字是在2016年4月份,我第一次到清华大学讲知识图谱的时候就聊过的,那个PPT很长很长的,几十页纸,但最后我就留这两个字。我说今天我讲的东西,大家都会忘掉的,就记住这两个字就行了。
 
系统实施最关键的,不是你变魔术有多厉害,而是怎么控制成本。所以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统,最后能不能实施成功,就取决于我们怎么细化这个目标,我们怎么去优化这个结构,怎么去让这个团队更加地协调,从而控制成本。但是控制成本,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也有一个所有的工业都适用的方法,就是标准化。
这是福特公司的Model T流水线,在1900年的时候,美国的汽车工业是不如法国的,产量不如法国,质量不如法国,为什么?因为法国的汽车都是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每一辆车的零件都是手工打造出来的,所以法国车的质量特别好。花的代价,就是价格高、产量低,一年只能造4万辆。在美国早期也是这样的,但是有了Model T之后就改变了,福特一开始花了很大的力气打造这个流水线,这个流水线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流水线本身,而是标准化。每个零件能够标准化,从而每个人可以各司其职,只做一件事情,通过组织的协作来建立一个大工业。这是汽车的流水线。
我们也是打造了这么一个流水线——金融数据生产的流水线,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数据生产的效率。
 
 
从Model T离我们今天看到的特斯拉,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如果我们要有一个梦幻的汽车,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相信即使是现在的流水线,已经可以在相当多的环节里面,提高我们内部环节上的生产效率1万倍、1000倍、100倍,甚至10倍,哪怕就提高10倍,对你所在的这个环节,所在的这个产业,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一个选择。
 
我们文因互联的定位,就是为每一个金融机构去赋能,我们提供标准件。让我们的客户不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建系统,甚至一夜之就可以让系统插上翅膀,所以这是一个选择,to be or not to be?
 
 
这个目标,值得奋斗,感谢大家的参与。
我是鲍捷,如果你读了这篇文章有感想,欢迎你和我联系,我的邮箱是 ceo@memect.co
 
拓展阅读: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