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会怎样影响人们做出行动和选择?金融人士应该如何面对时间稀缺性与信息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时间换算成价值之后,文因互联的智能金融之路该如何走?这是文因互联投研系统连载文章系列之四,欢迎大家阅读并和我们一起探讨!
过往系列文章请查看:
投研系统连载文章之一:《知识的共同体|重新定义投研系统》
投研系统连载文章之二:《自动化报告| 信息过载时代的效率助手》
投研系统连载文章之三:《投资的魔术|特征与模式识别的问题 》
时间知觉之于人类的价值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发现只要让年轻人去想象他们时间不多了,他们的价值观就会立刻改变。为了使实验更具可信度,她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另外一些实验。她和团队选择了一组年龄从8岁到93岁的健康受试人,当受试人被问及愿意怎样度过半小时的时间时, 喜好的年龄差异十分明显。但当他们被要求只是想象将要辞世的时候,喜好的年龄差异不见了,年轻人的选择和老年人相同。接下来,研究人员让他们想象医学上的突破使他们可以增加20年的寿命,喜好的年龄差异再次消失。不过,这一次是老年人做出了改变,他们做出了和年轻人一样的选择。
在这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卡斯滕森提出了她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人对生存时间的知觉是充足的还是有限的,影响着对目标进行选择的评估过程。时间知觉是人动机的组成部分,目标总是存在于时间背景中,目标选择从根本上来讲依赖于时间的知觉。
整个动物界的时间感知能力都是类似的,所以人类本能上并不具备良好的时间认知,但是人类却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时间的本源。而现在,作为人类的创造物,狭义上的时间被清晰地数字化、编码化,这是一种大规模提升人类时间感知能力的手段,这是人类从进化中获得的能力。
那么,“时间知觉”对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士又意味着什么呢?
时间之于投资研究的价值
我们又不得不老调重谈金融从业人士的信息过载问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说过:对于做投资研究的人来说,时间是每个人唯一稀缺的资产。从事投资研究工作,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结构化的海量信息。而时间的稀缺性与信息的无限性,促使金融从业人士将对时间的知觉和管理放在了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位置。
时间效率=信息不对称
与大众想象的不同,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并非由智力差异造成,而是由时间效率差异所导致。也就是说,金融投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很多投资失败并非由于智力或者能力达不到,而仅仅是因为没足够的时间处理罢了。世界在以几GB每秒的速度生产信息,而人类那几万年前进化来的大脑还在以几bit每秒的速度交流信息,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生物局限。
所以一切的金融市场问题,最终都表现为投资人的时间紧缺问题。假如人有无限的时间,把时间轴拉到无穷大,你就会发现市场似乎慢下来了,所有的机会私货都在等着你,你完全可以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再去投资,怎么样都会赚很多钱。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你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情况下的选择、各种时不我待的困境。你花1个小时吃了一顿饭,而你在这段时间内错过的信息也许是致命的。
时间是一种货币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谚语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有这样“时间知觉”的人却还是极少数。接触过金融人士之后,你就会发现专业级的投资人甚至会测算时间投入的回报率。比如,一位投资人今年研究了5个行业,明年是投入时间跟踪原来看过的5个行业,是复习3个旧行业看2个新行业,还是再看5个新行业,取决于哪边的ROI更大,怎么做更划算。人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太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金融人士追求的是在海量信息下的极简、敏捷和有效的投资行动。
人与人交互的信息摩擦
比起一些大型企业,资产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其实相当扁平化。以基金公司为例,公司的结构是基金经理——研究员——实习生;在PE、VC里,合伙人级别对应基金经理做投资决策,高级投资经理对应研究员/分析师,初级投资经理对应实习生。但是,这种三层的组织架构信息摩擦已经很大了。在高盛这样久负盛名的机构,内部也曾经出过由于信息摩擦而导致的乌龙事件。美国总部发现一个异常,其实因果链非常简单,及时通知香港、韩国和日本相应的办事处,做出相应的调仓动作来应对就可以了。但结果却是:美国总部针对这个事件的总结研究都写好了,而其他办事处却还不知道这个异常的存在。由此可见信息摩擦带来的效率低下。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信息摩擦相当大。在时间成本极其高昂的金融机构中,从业者承担不起更复杂的组织架构。所以也曾有人感慨,在做投资研究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工具能够把组织架构直接压缩到两层,那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在了解到投研人士关于时间的这些看法和痛苦之后,文因互联基于自身的技术或许可以给出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提升金融人士时间效率的秘密武器
与市面上的其他金融终端相比,文因互联的金融终端在现阶段并不追逐数据上的大而全。在过去信息杂乱匮乏的时期,大而全的结构化数据库的好处显而易见。而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目前,文因互联投研系统的重点功能是“一键报告生成”。在投研系统内测期间,一位内测用户在使用了“一键报告生成”之后,给我们分享了一份部门实习生花费8个小时精心整理出来的企业报告。并告诉我们,使用文因互联投研系统自动生成的企业一键报告,质量丝毫不逊他对实习生耳提面命提出要求后做的。生成一份这样的企业报告,文因互联的投研系统只需0.4秒!(当然,我们无意冒犯这位实习生:p)
文因互联的投研系统从产品结构、客户市场、财务指标、技术与研发能力、销售模式、团队构成等几个纬度,将每家公司拆解成几十个标准指标,能够非常方便地帮助投资者快速定位和自定义筛选条件,从而获得初筛的标的池,然后投资者可以选择任意公司,并生成该公司的企业基本研究报告。不过,在产品的内测阶段我们也收到过一些批评,一些用户认为这些基于公开信息整合的一键报告价值还不够多,他们期待人工智能能够为投资研究带去一些更“魔术”、更炫酷的价值。正如历史上无数次证明的那样:人们总是在短期高估技术的作用,在长期低估技术的作用。
我们在市场上曾经了解到,一家做程序化价值投资的公司,仅仅在从全部股票过滤成基础股票池这一步完成了机器的全自动化,就降低了30%的研究人力支出。而我们还想在这个投资研究的完整闭环上再往前迈进一步,甚至两步!正是基于对金融人士“时间知觉”和“时间价值”的尊重,文因互联认为要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一些脏、累的小事做起,从节省实习生的8个小时到节省研究员的8个小时做起,让投研人士有更多的时间来创造机器创造不了的价值!这正是文因互联在智能金融领域迈出的坚定一步!
发表回复